4.14.2009

Angels In American



因为有Al Pacino,也因为有Meryl Streep,还因为Emma Thompson;
因为三人同时出现,因为那是在2000年,因为涉及到了AIDS和GAY。
《Angels In America》被注定了会是与从不同的,也让他成为一个不同于普遍电影的事件存在于电影之中。
电影很长,接近五个钟头,可以想象出这种长度是无法在商业影院里放映的,但作为HBO的电视电影,它的出现能会意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在远离这一事件的地球另一端,我们几乎没有多少可以考证的资料。

AL PACINO,MERYL STREEP EMMA THOMPSON 三人几乎都是为电影而生的,他们在对表演时的控制与可塑性早已经远远超出表演本身。而他们的超强控制能力和对角色的把握已经让他们成为角色本身,也在他们自身之外创造着影象中的生命。

电院太长了,我根本无法一次看完,花了好几次才分段看完的。其中有些台词又很艰涩,涉及到众多的历史事件与哲学和社会现象,含盖了无数多的点,作为我这样的普通观众是无法全部去把握。
我在开始时相信电影肯定是在把现实生活与宗教的冲突作为主线来讲述整部电影,到后来才发现是错了,除了把宗教与现实的冲突进行全面的展示外,电影的人文气质在第四部份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几乎把冲突完全转化为理论性的讲述。

同时,题材的敏感性在这部电影里的被淡化,完全只是作为电影主题能有更多的讲述点才这样选择的。但对这于同性恋现象和宗教异化,民族根源性的迷惘,种族精神的传承,现实生活中的选择,人类思想状态的极端化,种族主义问题,生命的意义,政府职能的局部缺失,小数族群的人如何在困境中挣扎生存,外来移民问题等等全部在电影中构架于哲学的思辩主体之上。这种题材广泛性前所未见,让人难以想象。而电影本身主题所具有的这种极端复杂性对于缺乏思考的观影都而言,我想是难以忍受的。反正我是睡了好几次,一次次被唤后又再继续看下去。

长达近五个钟头的景象豪华铺陈里,没有我们所熟悉的一般电影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多少让感官可以受到刺激的画面。只是淡淡地把所有涉及的问题与社会现象逐渐带入电影主题中并逐渐消化成主题的铺垫。看到后面几乎是无法坚持的。

最终患爱滋病的普里尔在玩强地与疾病对抗中获得阶段性的决定性胜利时,在比西达天使雕塑喷泉和三个朋友前对着镜头说:
因为在冬天里水被冻住了,现在喷泉没有喷,管子结冰了。
但在夏天……
可以看到喷泉喷水的景色,我想看到它。
我计划这样,我希望这样。
疾病会夺走我们中许多人的生命,但不能结束所有一切。
而死也将会被纪念,要与生活斗争。
我们不能退却,我们也不应再畏惧死亡,这个世界会一直向前。
我们是公民。
现在是再见的时候了。
你……还有其他每个人,我们都是寓言中的人。
我祝福你,胜过我自己的生命。
伟大的工作即将开始。

2006年4月25日
现在连写BLOG时我都觉得自己快无法忍受了……
汗……
很其怪的是我在普通影碟里淘这部电影的时间已经很久了,但一直没能见到。可能是这部电影题材的边缘性和缺商业电影的核心因素而不受到商家的关注吧!希望以后有好的影碟店里可能收编。也有可能我在这座城市太小了,几乎没有人会去碰这样的片子,这一点也许会让人有点遗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