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2009

《Shelter》-《庇护》



昨日看IMBD电影介绍的时候看到了这部电影的评分很高,当然这样的说法是基于象类似的现代爱情电影来说的。于是DOWN了下来。想想大冷的天看看夏天的海也是种弥补。所以很认真的看完了。不知道这样的评分是从何而来的。也许是因为题材的问题。后来仔细想想,其实判断这种题材的电影好坏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脱掉题材的外在,电影内在还有没有什么。用这样的一种标准来看的话,《Shelter》单纯抛开题材的外在是不可能的,因为也没有更多的外在值得留下了。但幸好电影里有一种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对家人的爱,所以海报上也把这一主题作为电影的核心来宣传了。如果就当他是部特殊的青春电影来看吧,又觉得《Shelter》的内核又是远远区别于一般庸常的青春爱情电影,但是要用好电影的标准来看的话,又觉得它还是差得很多。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估计电影的选角也是花了大心思的,但是对于这样的感情戏,两人的表演都太说不过去了。但是单人戏的时候却值得称赞,尤其是Zack一个人在那面他涂鸦的墙的几个片段十分有深意,也正如此电影的内核才会被自然的烘托出来。电影构图十分一般,摄影说得过去,配乐一般,表演综合下来也就七分,但是主题绝对构得上9.5分以上,所以看来IMBD的评分还是有道理的。确实值得相信。其实同性的爱情在现在社会上虽然另类,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过就每种生活方式的电影呈现上,国外实在要比我们开放和包容得多。作为另类的爱情电影,存在必然是合理的,但存在的数量足以说明我们这个世界的普遍道德评价是怎样的。

《Shelter》里其实有一个最重要的主角小男孩Cody反而成为电影的核心主角。Cody的境遇在于处在一个不完全的家庭里,缺失了父亲的关爱,因此在与Zack的前途面前变成了一种障碍,Zack第一年放弃加州艺术学院的奖学金是因为对家的珍爱而让这个逐渐崩溃的家庭残存了一年,第二年,与其Zack找到了爱人,不如说是他让自己明白责任与选择的合理性并不是对家人的爱的先决条件。

看着影片里出现的飞盘。想起小时候玩这东西时的兴奋之情,突然发现自己很多年都没有见过这东西了,改天一定要买一个来玩玩。

Home is where you least except to find it.
家是我们最不希望要靠寻找才能得到的地方。

Jon Dec.24.200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