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电影如同撞大运一般。因为不论别人和媒体说得多玄乎,好不好看还得自己体会。人本来也就是不同的,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也就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是一个大家的看法都开始趋同的时候,那这个事物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是成功的。也许是很成功的好,也许只是成功的烂。
《Slumdog Millionaire》是《猜火车》的导演Danny Boyle在08年给所有看电影的人一个最大的惊喜。没有什么大Cast,也许电影主演出来的时候那几个名字几乎没人知道。也没什么大制作,没什么特技和高科技的东西。有的就是导演对另一个国家文化的世界性解读。估计这种尝试在如此大跨度的国家文化合作中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一次。因为一个国家特有的文化能够被如此完整的以一种世界认同的标准重新诠释至今尚未有过。
你也很难把导演Danny Boyle的作品用一个什么主题来概括出来,到少在《Slumdog Millionaire》出来后是这样的。这一次我估计《Revolutionary Road》的那些个与《Slumdog Millionaire》相比如同哄骗了观众这么多年的厮儿们,以为重新招来主演再另拍一部还能继续哄骗下去的电影来获得认同的话,看来得失算了。《猜火车》到现在国内而言几乎还只能是地下电影,看过的人在中国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面前,可以说廖廖无几,但是对于真正喜欢电影的人来说,那也绝对是经典之一。这一次,Danny Boyle再一次抢到了编剧Simon Beaufor的这部作品,而且没有再放过他。

得记得这三个人的名字:
Ayush Mahesh Khedekar ---- Jamal童年
Tanay Hemant Chheda ---- Jamal少年
Dev Patel ---- Jamal青年
在官网看预告片的时候看见三个时期的Jamalr头像快速更迭的时候才发现,一个电影的角色是需要用心来寻找的。三个不同时期的Jamal不但相似而且神似。可我们同期的梅兰芳仅仅是两个时期,却竟然大得让人差点没认为是两个人。说这个,其实更重要的是想说,《Slumdog Millionaire》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导演----印度人Luveleen Tandan,Danny这一次在跨文化上的成功创作,Luveleen她确是功不可没,这完全已经不仅仅是文化上帮助Danny极好的溶和,更是《Slumdog Millionaire》能够最终握有印度文化精髓的关键。
曾经看到过电影的花絮讲奔驰公司因为不希望自己的车在贫民窟出现因此退出了对影片的赞助。但在影片中泰姬陵那一段中有一个重要的桥段,那辆被Jamal兄弟及同伙大卸八块的车正是奔驰。
开头前四十多分钟里的时间,几个如同天使样的孩子把电影的文化意义最大程度的加深。Jamal所回答的问题全部伴随着自己成长的痛苦经历。当每一笔奖金数的增加带来的都是自己痛苦的回忆时,剩下的唯一坚持只有找到自己所爱的人这个唯一的愿望。电影也解释了幸福往往伴随着痛苦,而痛苦也是成就幸福能够升华的钥匙。
片中最后的那段歌舞,不仅让我们感觉温暖,更让我们重新想起了童年的印度电影那个最让人快乐的因素。
对于一部英国班底拍摄的关于印度电影,《Slumdog Millionaire》可以说无可挑剔。这让我想起几年前法国拍的《我最好的朋友》,同样也是一部关于有奖问答的电影,但却将重点关注于情感,虽细腻温暖,但却少了对现实与社会的关注,更无法象《Slumdog Millionaire》一样把眼睛注视到一个发展中国家里的贫困者。

Jon Jan.3.200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