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于对文字工作者尊重,先得说说《暖》这部电影改编自莫言的《白狗秋千架》。
因为对郭晓冬的电影突然有点兴趣,特意把霍建起霍大导演早些年拍的《暖》重新下载来看,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暖》一直是很小众的电影,即便是在东京拿了奖,即便有着霍大导演的名气,但是知晓的人毕竟还是有限。电影的后期制作我非常不喜欢的日本人有很大程度的参与。
当年郭晓冬的稚嫰在电影里可以轻易看出,李佳的表演也有很多痕迹,但至少看得到是很尽力,最不喜欢的日本人演的哑巴-香川照之和小姑娘却是电影里最完美的。
暖的第一段爱情=一面很小的镜子。
暖的第二段爱情=一双皮鞋。
暖的第三段爱情(如果还能算做是爱情 )=等于一个一辈子可以背负起他的后背。
井河的无耻在于看到一个被无望的等待深深伤害的女人,自己却给了她一个更绝望的等待,存心与不存心的十年后的相见,不仅让别人至少平静的生活重起波澜,更给了这个深爱他的女人的女儿一个连他自己都不会相信的承诺。
暖的脚瘸源于井河,在秋千上也许井河是爱暖的,井河当时所做的承诺即使无法实现也许并无过错,至少当时他是这样想的,可这样的理由只能用一次啊。为什么最后井河还要对暖年幼的女儿做出一个比十年更长的承诺。这样的承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相信他就会一定去实现他。
如果井河可以放弃城里的家人,重新担负起本来就属于他的责任是不现实的话,至少可以不要言语,只是用行动来证明就好,何必就给一个些如此贫脊的人们这么多不现实的等待。
何况,霍大导演在电影里的很多镜头实在太“摆”了,非得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在拍电影,而且在拍一部他心灵认为有着美好镜头的电影。实在是为之汗颜。
不过郭晓冬能以这样的电影起步实属幸运,可以想见今后郭晓冬必定会成为中国影坛最为炙手可热的男演员。他说死也不会算是偶像派,他不如佟大为、陈坤之流那么“粉”,也不象胡军、尤勇这样的那么“硬”,刚好处于一种正合适的状态,让人有种很扎实的感觉。这也是中国影坛的男人里最稀缺的,原来觉得刘烨有可能成,可现在发现他也越来越往着“粉”上靠了。实在没谱,等着看郭晓冬吧。只是从原来的郭小冬变成了今天的郭晓冬,就冲这样的行为也担心他会把他那浓厚的泥土气息发扬光大,因为看过的他的电影还没有那部是完全脱离乡土气息的。
井河在影片中说,一直到现在为止他也没弄明白秋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据辛苦查证后得一答案,不知是否正确,确因无从考证,看来莫言确实用心良苦,找了一个来历如此不明的事物做主要物象:
古代,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开始仅是一根绳子,双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恒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至汉武帝时,宫中以“千秋”为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寿”之意,以后为避忌讳,将“千秋”两字倒转为“秋千”。以后逐渐演化成用两根绳加踏板的秋千。到了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以练习轻捷、矫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