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2009

书城怎么了


Old Edition


New Edition

由于一直生活于一个偏远的小城,没有多少文化的滋养,只能凭借着新华书店里的那一小架很有些年数的名著悄悄偷看一两眼文化的风景。2001年的时候有机会上昆明读书,见到了后来才知道已经改版的第一期书城,路过几次,总是被那封面充满盎然生意的绿吸引着,可看看好象是9元的价格,总是心疼自己的钱包,没敢买下,差不多过了十多天的样子,实在捺不住对它的好奇,终于还是狠下心把这几很多次想买的杂志买下。
  至今依然记得书城的一句话“有知识的人都很寂寞,幸好有好书可读”,也许至死也会铭记。那是生平第一次看杂志会有那种和着文一块心跳的感觉,从书评,影评,乐评,杂文,感想无一不悉数细读。也正是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如此多美好的东西,也懂了得那些古典音乐,那些流行音乐是可以憾动尘世的声音,那些电影是可以感动世界的影像,那些书是可以让内心依偎的友伴。
  那两年,我没有落下任何一期书城,看完也小心的保存着,担心每一页的美好回忆会因自己的疏落而消弥。
  回到家乡,却再也买不到书城。依然觉得昆明最让自己留恋的竟然是一本书。也从那时断了和书城的联系。后来的两年时间里只能是趁着自己上昆明的时候疯狂的寻找每一个可能售卖《书城》的书摊,大多让自己失望而归,可也有寻到的时候,也知道有《书城》卖的书摊几乎都在云大的附近。每次偶拾一期,读来依旧让自己心潮翻涌。
  后来不知为何却一直无法再买到书城,问过无数摊主缘何如此,大多也不深知其中原因,直到后来知道书城停刊了,为何停即一直未曾知晓。
  世事变化,一年半前复到昆明长住时,终于让自己遇到复刊的《书城》,开本小了,封面的风格也完全变了,纸张变了,编辑变了。还挂上了余秋雨这个很是不喜欢的人。但缘于对原来《书城》的疼爱,加之经济终比念书时宽裕一些,于是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回来细读之,知道原来的《书城》再也找不到了。虽还有书评,乐评和影评,文字的力量依然强势,即怎么也不似自己曾经无数相拥而眠的《书城》,但是也一直买着,或许年岁增长的缘故,渐渐地也接受了再版后的《书城》。但心里却了一直怀念老《书城》里静静流淌的美好和手抚摩捏时的那种光滑的完美想象,也一直惦记着老《书城》里那些好看得似能跳出来的插图和细致用心的编排。
  新《书城》显得刻板了很多,稍显粗糙的纸张也增添几分厚重的感叹。但凭心而论,新《书城》文字显然增重了文字的深度,选题也更接近学术的氛围。虽然少了很多老《书城》的温婉,即也多了几分深沉的呼吸,偏偏押在了自己年龄渐长的韵脚上。
  今天不知缘何想起了《书城》,遍查网上,对《书城》的生世有了概泛的认知,看了很多人对新《书城》的痛心疾首之语。可除了《书城》,我也看《读书》、也会看《万象》和《三联生活周刊》。几本书虽有相似之处,但定位却完全不同。《读书》偏重学术,《万象》喜好逸事,《三联生活周刊》更贴近普罗大众,《书城》不甚明确,但至少还是填补了这些杂志间的空白,也许比不上老《书城》般准确,但也不至于被很多人如此苛刻的鄙夷。
  岁月流散,不论新《书城》的缺憾有多少,但在这个没有多少文字让你可以如此静的触摸的时候,它依旧是本值得看下去的书。当然也会把老《书城》恒久的留在心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