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不再用电影的海报了,因为说实话海报做得很烂)
不知道从那里得到的好运气,这几天连续能看上这么好的电影。
今天说的这部一定是非得看的。其震撼程度在某些方面绝对不弱于《刺激1995》,虽然主题没有《刺》片深遂,但我妄从艺术性、可看性等角度上来说,《In Bruges》绝对远超《刺》片。
RAY和KEN来到了比利时的BRUGES(布鲁日),RAY的沮丧和消沉与KEN无比沉浸于布鲁日的深厚历史堆积的遗存建筑上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对比。RAY似乎因为某种原因在努力地想让自己逃离这个无比美丽的城市,而KEN则更好象逆来顺受一些,充分的享受这坐城市的别样风景.........
故事就是这样展开的,RAY的沮丧源于上一次任务中错杀了正在教堂中祷告的小孩,而这道伤痕也深深地轧进了RAY的心里,甚至在布鲁日的清晨哭醒。而两人等待多日的任务也成了KEN必须杀死深深自责中的RAY。就在KEN准备开枪射向RAY的同时,RAY正准备举枪自杀,KEN的任务从杀死RAY彻底癫覆为拯求RAY。
帮RAY逃走后的KEN准备好面对分配任务给他们两人的WATERS的追索,在付出巨大代价后说服WATERS放过RAY的KEN却因为RAY的无奈重回布鲁日而彻底失信于WATERS,争斗中WATERS再次用橡子击中KEN。在随后WATERS冲下灯楼追杀RAY的时候,KEN用最后的生命重新爬回楼顶欲图再次拯救灯楼下的RAY,却因为夜雾渐起的阻挠,只能扔下身上的全部硬币将路人驱散,扣好衣服做为对自己最后的尊重跳下灯楼。而RAY也因为KEN失去生命的拯救而得以逃至前几日一直住着的旅馆找到被KEN防止他自杀而悄悄藏起的枪,但RAY却为了不让怀有身孕的老板娘不再因自己过失受伤而中了追到旅馆里的WATERS的子弹,踉跄中RAY逃至正在布鲁日的一个电影拍摄地,恍忽中将来布鲁日后相熟的一个侏儒朋友误以为是自己错杀的那个孩子失掉了继续逃跑的最后力气,WATERS赶到后向RAY连开数枪,却因为所用的子弹火力过于强大误将RAY挡在身后的侏儒爆头,WATERS因自责自己错杀一个孩子而当场饮弹自尽。
而WATERS自尽的原因正是他坚定追杀RAY的理则,也是他秉承的杀手原则------怎么能让一个杀死孩子的人活在世界上。
事实上,我并不善于也不喜欢复述电影的情节,因此就是现在于我看来我上面的所谓情节描述也显是多余和沉冗的。因为对于看过电影的人来说情节描述是无用的,而对于没有看过电影的人来说只能是严重摧残看一部好电影的目的。这如同生活一般,没有人愿意去过一种你已经知道情节和结果的生活。
这次就算是让自己纪念看这部电影的经历,破例将情节列出,此后誓不再司此事。
一方面,深感《IN BRUGES》是近年来难得遇到的绝佳电影配乐之作,相信这点看过的人勿用置疑,时间自会证明一切。能够契合电影主题与环境的配乐已属佳作,这《IN BRUNGES》的配乐更是牺牲单纯的音乐艺术性而服务于电影的艺术性,而这种牺牲现在看来不仅没有什么损失,反而因为电影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升华。
另一方面,电影拍摄的细腻与用心从很多微小的镜头里即可看出,试举两例:一、RAY和KEN乘着小船游览布鲁日的黄昏时,前面惊起的一只水面上孤鸟在渐飞渐远后被消失位置上横跨的那坐石桥上一个骑着单车飞驰而过的人而得以继续延伸;二、顺着钟楼上留下的斑珀血迹一直向前延伸的长镜头在生命逐渐消弥中KEN的背影上稍做停留后向着窗外的布鲁日的夜色迷漫开来。就不用说美丽的布鲁日给电影留下的诸多完美无睱的单镜头了。
同时,令人无法忘记的电影中各种事物与人物的象征意义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而将人性的复杂性用如此简单的方式外化而成镜头更是我讫今为止见到过的能从一幅单个画面看到人性的最好作品。
其实,看过《天涯家园》后你就会相信,柯林法瑞尔是当今世界影坛上少数能将文艺片演得如些鲜活的偶像派演员,甚至在片中丝毫不输于布兰登格里森和拉尔夫费因斯这样的超实力派演员,而让两大戏骨真正地变成了配角。看见片中的法瑞尔,你可以很肯定地说那就是真有故事的眼神。
而在剧本方面,但得一提的还有象《IN BRUGES》这样能做到如此尊重一个侏儒角色的电影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好电影值得细细品尝,可不幸的是看到好电影的可能性却是如此之少,在看过太多年的垃圾电影之后,我一直相信我看电影的兴趣被挫伤得几乎快消失殆尽了,但这次却象最纯净的水把自己饱受折磨的味蕾洗净一样,让我自己重新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对电影的期待。而从这一点上来说,写下这篇博文献给《IN BRUGES》也就丝毫不为过了。
JON
2008年6月13日凌晨于昆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